巖溪鎮甘寨村探索矛盾糾紛化解新機制—— 小事拉家常 難事大家談 大事法律扛 “走,這事我們找村里的調委會去,讓他們來評評理!”在家中排水溝旁,長泰區巖溪鎮甘寨村6組村民陳某輝與梁某成因厝邊排水溝問題發生爭執,甚至在現場互相推搡起來。情急之下,兩人不約而同想到了村里的調解隊伍。接到求助后,這支由調委會、包組“兩委”、小組長組成調解隊伍立即趕到現場。經初步判斷,在場雙方情緒可控,調解小組分別認真傾聽當事人雙方的說辭,并對雙方所屬地進行丈量,弄清前因后果、矛盾焦點,擺事實、講道理,最終梁某成同意撤出排水溝,雙方握手言和。 “有問題找調委會?!边@已經成為了巖溪鎮甘寨村村民的共識。近年來,甘寨村突出源頭治理、依法治理、系統治理,探索形成“小事拉家常、難事大家談、大事法律扛”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,扭轉了該村各類社會矛盾糾紛頻發、村級組織軟弱渙散的被動局面,達到了“解民憂、護民利、平民怨、得民心”的良好效果。十年來,這個居住著4000多人的大村,僅有一件矛盾需要反映到鎮一級相關部門,真正做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鎮”。 針對因口角、鄰里糾紛、家庭糾紛等一般性糾紛案件,甘寨村堅持“小事拉家?!?,由村調委會、包組“兩委”、小組長組成調解隊伍,根據糾紛當事人情緒,結合以情動人、以理服人、以“利”說人、以法明人等方式,曉之以理、動之以情,用心用情感化當事人,靈活采用“冷處理”或“熱處理”方式進行有效調解。 “是否存在人情關系?”“他們家背后是否存在‘靠山’?”這些疑慮都讓當事雙方心里不安。為了徹底打消群眾疑慮,針對因土地、房屋、合同等涉及利益的糾紛案件,采用“難事大家談”的方式,由村書記、主任、調委會、包組“兩委”、小組長、鄉賢、鎮司法所組成“評理隊伍”,將當事雙方召集到村調解室,通過事項陳述、現場舉證、村民質詢、公開辯論、民主評議等方式,全面掌握前因后果,梳理分析爭議焦點,公開公平定分止爭,切實消除群眾對“人情案”“關系網”的疑慮。 “如果觸碰到道德紅線、法律底線、原則性或無法把控的重大矛盾糾紛事件時,我們就讓‘法律扛’?!备收妩h組織負責人說道。這些矛盾問題,“講情”可能有親疏遠近之分、偏聽偏信之嫌,“論理”難免有爭執不休、糾纏不清之虞。甘寨村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,由村級法律顧問介入,耐心細致闡明法理依據,及時為當事人雙方提供法律意見,或是引導當事人到法院起訴,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矛盾糾紛,全力推動化解工作。 與此同時,甘寨村還借助鎮“網格化+云平臺”進行矛盾問題調處情況評議,全面了解糾紛問題解決是否到位、當事人雙方是否滿意、是否會出現糾紛反彈等情況,實現矛盾糾紛“一件事”全周期管理。在調解的案件中,當事雙方滿意率達到了100%,真正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續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 ☉記者 楊瑞 通訊員 陳志強 楊君毅 責任編輯:方一凡林思賡 |